互联网

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interconnection network,国际互联网,[台湾]网际网路,网,网络,Net)它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最初,互联网代表那些使用IP协定架设而成的网络,而今天,它则用来泛指各种类型的网络,不再局限于IP网络。通常情况下,使用“互联网”,都是指世界上这个最大的互联网络——因特网(The Internet)。

二,互联网的发展史

互联网的起源只是一个冷战时期的工具,并不是作为一种大众媒体或科学平台而规划的,事实上,它根本就没有被规划过。它跌跌撞撞地从被计算机科学家和防卫分析家使用的电子死水成长起来。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包交换(包交换是这样工作的:为了在网络上传输信息,它首先被分割为“包”。不是在源计算机和目标计算机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打电话的方式,每个包通过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不同线路进行传送。每个包包含它的目的地址,并且可以找到到达目的地的通路,在目的地这些包被重新组装。这个系统对美国政府最大的吸引力是:如果核弹击毁了军事网络的一部分,数据仍然能很聪明地通过未被破坏的网络找到自己的路径。)的研究。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被沿用至今。

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项目署(ARPA,为应对1957年苏联首射卫星而建)建立的实验性的阿帕网(Arpanet),连接[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在[盐湖城]犹他州州立大学,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Internet如今还在使用TCP/IP。1990年ARPANET停止运营。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应对在1975年始的美国军方加强控制网络限制在军用范围内),这是因特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在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因特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在1991年8月,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于CERN(他在瑞士创立的HTML、HTTP和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发布其开发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项目。1992年,在国家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工作的MarcAndreessen等创建第一个强大的网络浏览器Mosaic,1993年,Mosaic1.0发布。 参见万维网的发展历史:

万维网的发展历史:最早的网络构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80年Tim Berners-Lee和Robert Cailliau构建的ENQUIRE (Enquire Within Upon Everything的简称,这是Berners-Lee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尽管这于我们现在使用的网络大不相同,但是它和现代网络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一些构想和Berners-Lee'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Semantic Web相同)。

1989年3月,Tim Berners-Lee写作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这本书涉及到ENQUIRE 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他在1990年十一月12号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实际万维网的建议。 并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正式执行此建议。在那年的圣诞假期,Berners-Lee制作了一个工作网络所必须的所有工具: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络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newsgroup上 推出了short summary of the World Wide Web project。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公共服务的初次登场。 至关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于60年代的几个古老项目。象Ted Nelson的Project Xanadu 和Douglas Engelbart的oN-Line System(NLS)。而这两个项目的灵感都是来源于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的基于“memex” 的microfilm。这些可以从其1945年的短文“As We May Think” 中找到。

Berners-Lee的另一个才华横溢的突破是将超文本嫁接到因特网上。在他的书《编织网络》中,他解释说他一再建议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是可行的,但是却没有任何人着手响应他的建议,他最后自己解决了这个计划。他发明了一个全球网络资源唯一认证的系统: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Berners-Lee现在是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的领导人,这个组织的作用是使计算机能够在万维网上不同形式的信息间更有效的储存和通信。

1993年4月30号,CERN(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自由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Mosaic:Mosaic是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它是由美国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的NCSA组织在1993年所发表。在当时人气爆发的大受欢迎。Mosaic的出现,算是点燃后来因特网热潮的火种之一。

1992年,在国家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工作的MarcAndreessen和他的同胞创建了第一个强大的网络浏览器,叫做Mosaic。 Mosaic可以看图片,播放声音,使用gopher、FPT、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它是一个集成的使用Internet的方案,通过漂亮的图片使它完善。其余的,实际上也是一部历史。浏览器已经进化到可以处理流式音频视频和各种其它令人爽快的特征。

当时的Mosaic开发的中心人物马克·安德生(Marc Andreessen)和Silicon Graphics(电脑绘图用的高性能电脑制造公司,简称为SGI,中译则是视算)公司的创始人吉姆·克拉克 (Jim Clark)设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这家公司之后1994年11月改名为“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此后沿用至今,中译为网景。

Mosaic的最先版本alpha版(1993年一月)只能在x-window上执行,直到同年九月才支援macintosh和windows等操作系统。

但是现在NCSA Mosaic已无人在更新,且原始码早已公开,任何有能力的程序设计师都可以拿他来做进一步的开发,Mosaic对因特网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1996年,“Internet”(因特网)一词被广泛的流通,不过是指几乎整个的万维网。至此其间约十年,因特网成功地容纳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多数(尽管像FidoNet的一些网络仍然保持独立)。这一快速发展要归功于互联网没有中央控制,以及因特网协议非私有的特质,前者造成了因特网有机的生长,而后者则鼓励了厂家之间的兼容,并防止了某一个公司在因特网上称霸。

电子邮件产生于1972年,虽然它的用处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从北京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因特网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行。

三,中国互联网历史

中国网络历史

四,万维网

1,概述:万维网(WWW,W3,Web,World Wide Web),是一个资料空间。在其中一样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域“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万维网常被当成因特网的同义词,不过其实万维网是靠著因特网运行的一项服务。大多数的网页自身包含有超链接到其他相关网页,可能还有下载,源文献,定义和其他网络资源。象这样通过超链接的方式收集有用的,相关的资源,形成了一个信息的万维网。

WWW是Internet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是Internet上近两三年才发展起来的服务,也是发展最快的服务。正是有了WWW工具,才使得 Internet的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只需用鼠标单击在WWW浏览器的相应项,也叫链接点(link),你就可以转到相应的信息服务资源去,所访问的资源可以是文本、声音、图象等信息。

2,万维网标准:万维网的核心部分是由三个标准构成的:

A, 统一资源标识符URI,这是一个世界通用的负责给万维网上的资源,例如网页定位的系统。

B,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它负责指定浏览器和服务器怎样互相联系。

C,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作用是定义超文本文档的结构和格式。与传统书籍文献不同,超文本没有一个线性的顺序从头到尾。它不能分解成章,节,段等层次。

3, 万维网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的区别:

A, 万维网上需要单项连接而不是双向连接,这使得用户在资源拥有者不作任何行动情况下访问该资源可行。这一点对于减少建立网络服务器和网络浏览器(这两项构成了早期的网络系统)的困难同样至关重要,但是却产生了坏链的慢性问题。

B, 万维网不像某些应用软件如HyperCard 和Gopher,它是非私有的,这使得它能够独立的发展服务器和用户并且添加扩展内容而不需要许可限制。

4,万维网运作原理:INTERNET的通信是基于TCP/IP软件的。TCP/IP软件把数据分成很多个数据包,每个包独立传输,经过由路由器决定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后再由TCP/IP软件拼装成原始信息。通信过程中每台计算机都必须共同遵守TCP/IP协议。

5,万维网访问流程:当你想访问网页或其他网络资源时,通常要先在浏览器上键入你想访问网页的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或者通过超链接方式链接到那个网页或网络资源。

然后是URL的服务器名部分(域名)被名为DNS(域名系统)的分布于全球的因特网分布式数据库解析并决定进入的IP地址(在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可识别的地址,这就是IP地址。它由32位二进制组成分成4段,其中每8位构成一段,段的取值范围0—255.,总的IP地址数为256*256*256大约40亿个。由于IP地址资源快使用完了,新的协议(IPV6)已经问世,它采用128比特IP地址,表现形式也由十进制变为16进制.)

然后由浏览器向所要访问的网页所在的IP地址上的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服务器把所请求的HTML文本,图片和构成该网页的一切其他文件发送到用户浏览器。

最后网络浏览器呈现HTML, CSS和其他接受到的文件,包括图像,链接和其他必须的资源。这些就构成了你所看到的网页。

6,现状:Internet网络的带宽和速度不断提高,各种交互式的网络通信和协同工作环境的系统不断出现,如:电子白板,网络电话CoolTalk,音频Maven,视频会议CU-SeeMe和MBONE等。Internet正逐步向多媒体方向发展。

随着大量的免费网络主页服务器的出现,个人,家庭,小商店等在网络上发布资料越来越容易。网络使得个人也可以象大众传媒一样发布信息,而且潜在的读者可能遍布于世界各地。

在万维网上可以寻找到风土人情,旅游信息,报纸杂志等等不同种类的信息。尽管有些站点有多种语言的版本,但是仍然有一些站点只有当地语言版本。同样现在的翻译软件还不能很好地支持所有的类别。这些因素使得关于万维网使得地球融为地球村的概念受到挑战。于是语音语义网的研究就应运而生。

五,域名

域名 域名称系统(DNS) 六,主要的Internet协议 互联网协议是网络中各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语言基础和规范准则。主要的Internet协议有: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电子邮件协议:E-mail Telnet,远程终端连接到服务器使用的标准协议 Newgroup,新闻组协议 Gohper,一种早期的类似于浏览器的协议 另外还有其他协议: UDP IP FTP SMTP SNMP WHOIS HTTPS BGP RFC LDAP 动态网页 INTRANET EXTRANET

七,URL(统一资源定位器)的分类

主页URL以http:开始表明它是主页URL,采用HTTP协议,然后是域名,最后是斜杠“/“。 FTP URL 用URL定位一个FTP站点。 Gohper URL 以Gohper:开始,后跟域名,然后再添加一些信息形成Gopher选择器邮件。

邮件和新闻组URL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键入”mail to :” 或“new:” 注意:“:”后没有“/“。

八,互联网应用

电子邮件

搜索引擎

BBS

Blog

Wiki

微博

电子商务

在线翻译

FTP

新闻组

TELNET

PIM

Web20

SNS

参见

TEDtoChina|

2010年IT产品与技术回顾|

40位改变了互联网的人(上)| 40位改变了互联网的人(下)|

吴修铭说通信、混沌与控制|

让互联网看看你|

Top 100最脏网站|

Internet 的50年口述历史 互联网 40 年十大事件| 10年互联网10件大事|

最新的 web 趋势地图 Web Trend Map 3: Get it!在这个 web 即平台的时代,你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iA 为你绘制了最新的 web 趋势地图。新版地图上多了品牌体验,而 google,显然最得到上帝的眷顾。”

解構資訊世界的地圖 The Internet Black Hole顯示出全球互聯網最受監控及審查的15個國家,World-Wide Web Map, From .ad to .za把Top Level Domain放在相應的國家,並以該國家實際的大小來顯示該Domain,讓大家認識不同國家/地區的Top Level Domain。World Internet Traffic Map是McAfee製作的互動地圖。此地圖顯示全球之流量。The Internet’s Undersea World描述海底電纜所提供的互聯網連線狀況。我們可從中得知不同地區的海底電纜是如何連接的,而且更提供電纜傳輸數據之頻寬。這個地圖讓我們更了解「另一個海底世界」。 (08年2月)Internet World Map 2007顯示全球IP地址之分配,其中北美與歐洲最兩個最大的IP佔有者,分別佔全球之55.9%與22.5%。這網頁上,更同時把IP地址的分配與人口分佈放在一起作比較。Internet Map以地圖形式,顯示幾種不同的數據,包括全球連線密度 (World Connection Density)、全球城市連接狀況(World City-to-City Connections)及歐、美城市連接狀況。 (07年2月)

The World of the Internet是CNN製作的互動地圖,讓你對全球不同國家的上網人口有初步了解。 (07年5月)

20 余款 Web 教程资源

未来网络的10大趋势

互联网的前尘往事

互联网基础知识-常见技术

Hobbes的互联网大事记

RSS知识 网络资源 扫黄网